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 > 专题专栏 > 芦淞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 > 民族团结故事
更新时间:2024-04-02浏览次数:来源:芦淞区作者:芦淞区 字体[ 大 中 小 ]
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。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、楚辞、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,传承了格萨尔王、玛纳斯、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,建设了万里长城、都江堰、大运河、故宫、布达拉宫、坎儿井等伟大工程。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
布达拉宫,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宫殿,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民族文化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圣殿。
作为西藏现存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,布达拉宫依山垒砌、群楼重叠,红、白、黄三色对比鲜明,突出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魅力。而金碧辉煌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,又具有汉族建筑风格。整座建筑高大巍峨、特色鲜明,融合了藏、汉、满等民族的建筑工艺和审美风格,成为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。
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。除8座金质灵塔外,还有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,以及瓷器、金银铜器、佛像、佛塔、唐卡、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,典籍6万余函卷(部)。其中,文成公主塑像,记载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、十三世达赖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等场面的壁画,以及用汉、满、藏、蒙古4种文字镌刻的雍正皇帝册封七世达赖喇嘛金印等,都印证着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治理,见证着西藏人民与内地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。
布达拉宫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,宫中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都布满壁画。这些壁画,不仅记载了丰富多彩的神话、宗教传说,还描绘了文成公主入藏、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等重大历史事件,是珍贵的历史资料。
布达拉宫见证了西藏与祖国的密切联系,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。
为了让更多珍贵的古籍文献“活”起来,2019年初,我国计划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,开展为期10年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程,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工作,利用高科技手段,对珍贵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归档展示,让更多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珍贵古籍文献重获新生,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作为我国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,我们要进一步挖掘、阐释和宣传好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内涵,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、展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平台。